球形芽孢桿菌生長曲線變化
根據測試和研究現狀選擇微生物為球形芽孢桿菌。
試驗方法與實驗設備
將菌種保存在安瓿瓶中的干粉。首先要將其開管、恢復培養,然后在一定時間計數后保藏,以備后續使用。
計數
采用全自動菌落計數器進行計數,設備型號為QXC-30。
觀測形態
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進行觀測細菌在不同階段的生長形態,設備型號為EM-30AX。
試驗結果與分析
細菌生長曲線的測定
本文根據現場水質取樣測試其離子含量,模擬配制兩種現場水質,選擇A、B兩種典型水質條件,以蒸餾水(下文以O表示)為基準實驗對象,研究細菌的生長曲線變化。其A和B液離子含量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。
表1 A和B液中各離子含量
培養基編號分別為:O1,O2,A1,A2,B1,B2;其中1表示采用100ml的培養基,2表示的是采用50ml的培養基,用以研究初始培養基量(裝液量)對細菌生長的影響。將培養的菌懸液分裝至各培養瓶中,使原始濃度均為1.20×107個/ml。用蒸餾水配置該細菌生長所需的100ml培養基,其生長曲線如圖1所示。從圖中可以看出,該細菌在前6小時內增長速率較為緩慢,即為延遲期。細菌繁殖數量少,代謝活躍,為后期細菌增長繁殖儲備酶、能量以及中間產物等[3]。6小時之后增長速率加快,到達對數增長期。細菌以穩定的幾何級數極快增長,持續4小時左右。這階段的細菌形態、染色、生物活性都很典型,是研究細菌性狀的最佳階段。在10小時左右活菌數量達到最高,約為1.72×108個/ml,隨后在這個數量值上下波動,即為進入穩定期。該期的生長菌群總數處于平坦階段,但細菌群體活力變化較大。由于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消耗,毒性產物(有機酸、H2O2等)積累、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響,細菌繁殖速度漸趨下降,相對細菌死亡數開始逐漸增加,此期細菌增殖數與死亡數漸趨平衡。細菌形態也逐漸變長、變大,細菌數量和形態變化如圖2所示。隨著時間的逐漸延長,死亡細菌數越來越多,超過增殖率,到達衰亡期。細菌在培養液A和B中的生長曲線和在蒸餾水中測定的生長曲線形狀比較接近。
圖1細菌在蒸餾水中的生長曲線
相關新聞推薦
3、肌苷對酸土脂環酸芽孢桿菌的生長抑制效果、對橙汁品質影響——結果與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