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飲用水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及影響因素(一)
摘要:菌落總數是評價水質污染程度的主要衛生指標,因此對菌落總數檢測的質量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。就目前而言,菌落總數的數據質控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,并且根據菌落數量的多少會有所不同。根據實際工作的特點,對引起菌落總數檢測結果誤差的因素進行分析討論,并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。
一、材料與方法
1.樣品來源
美國IDEXX菌落總數質控樣品、濰坊市中心城區管網末梢水及濰坊市峽山水庫地表水。
2.檢測方法
依據《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微生物指標》(GB/T 5750.12—2006)中的平皿計數法進行實驗分析,培養基采用北京奧博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營養瓊脂,批號為20140102,并在有效期內使用。
二、結果與分析
在水質菌落總數檢測過程中,對檢測結果引起誤差的因素主要有培養基、重復性、檢測時間、培養時間、培養溫度、傾注平板時培養基溫度、同一稀釋度平行平板讀數、不同稀釋度平行平板讀數、不同實驗人員對同一水樣菌落總數的讀數等。結合山東省濰坊市水質的特點,主要討論培養基、檢測時間、培養時間、平行平板重復性、不同人員對同一平板讀數等5個因素。
1.培養基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及控制措施
培養基是微生物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本,培養基制備直接影響著微生物的生長,進而影響了檢測結果。因此,應嚴格按照培養基的配方及說明認真制備培養基,每批培養基在使用前都要進行符合性驗證,主要包括陽性對照及無菌試驗。本實驗采用大腸埃希氏菌(ATCC25922)進行劃線培養,計算生長指數G,結果為G=13(G≥6時培養基可以接受),并且經空白測定證明無菌。因此,本批次培養基可以進行菌落總數的測定。
2.檢測時間對菌落總數結果的影響
國家標準規定微生物水樣保存時間為4 h,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因采樣地點路程較遠等因素,不能在4 h內完成檢測。將質控菌片溶解后立即檢測,經4℃冷藏存放2 h、4 h、6 h、8 h、23 h、24 h、30 h、48 h、72 h后分別檢測,結果如圖1所示。
從圖1可以看出,對質控菌片用無菌生理鹽水溶解后立即檢測、間隔2 h到23 h后檢測,菌落總數結果變化不明顯,均在20 CFU/mL左右,符合真值20 CFU/mL;從24 h開始,數值呈現較大的變化趨勢,并逐漸超出質控樣可接受范圍(2~38 CFU/mL)。由此可見,檢測時間對菌落總數結果可靠性影響較大,由于細菌的繁殖隨時間呈幾何級數增長,在室溫條件下存放水樣更會導致細菌的繁殖,因此微生物水樣必須在4℃冷藏,取來后應立即檢測,最長不宜超過24 h。
3.培養時間對菌落總數結果的影響
分別對菌落總數質控樣品和含菌量較高的水樣品進行菌落總數檢測,不同的培養時間對菌落總數的影響呈現一定的變化趨勢,具體如圖2所示。
從圖2可以看出,細菌種類單一的質控樣品培養在24 h~48 h~72 h之間,結果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,在平板計數時只是菌落大小隨時間增長有所增大,數量變化不大。然而,含菌量較高的水樣品,細菌種類較復雜,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,變化趨勢比較明顯。培養24 h時菌落總數小于200 CFU/mL,在24 h~46 h間結果逐漸上升,在46 h~50 h間菌落總數基本沒有發生變化,從70 h開始菌落總數明顯增高。因此,在日常水樣檢測中,培養時間是影響結果準確的主要因素之一,應規范操作,將培養時間控制在48±2 h為宜。
4.不同檢測人員對同一菌落讀數結果的影響
采用7位檢測員對同一平板進行菌落計數,并對結果進行統計,計算平均值、誤差率以及可接受區間,具體結果見表1。
表1 7位實驗人員對同一平板計數的結果
從表1中可以看出,7位實驗人員的計數結果均在可接受范圍之內,與均值誤差率小于5%,最大值與最小值誤差為8.86%,滿足不同人員對同一平板計數誤差小于18.2%的北歐標準。因此,就本實驗室而言,不同人員對同一平板讀數引起的誤差較小,在實際工作中可以作為次要因素考慮。
相關新聞推薦
1、10種有機物對氧化亞鐵硫桿菌BYM磁小體生長、合成、發酵、產量的影響(二)
2、DNA甲基化是什么意思?DNA甲基化轉移酶與生長抑制(一)
3、普城沙雷菌對黃瓜生長品質、根際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(二)